世界500強發布者《中誠信榜》2020年7月27日:隨著電商從增量市場往存量市場過渡,傳統電商流量分配逐漸向大品牌和頭部商戶集中,流量成本日益走高,線下獲客成本更高。
行為哲學家魏義光說,據中誠信品牌實驗室CNISA數據,北京民營培訓線上線下近一年平均獲客成本高達7632元。面對日益攀升的獲客成本和運營成本,規模大的商家倍感壓力,中小微商家的處境更加艱難。但無論是傳統電商,還是社交電商,或新零售商,總是極具品牌效應的頭部商家占據了更多的流量和市場。從傳統電商到社交電商,再到新零售,市場永遠都在選擇更好的。
電商行業將進入“信任紅利”時代
魏義光認為,從1999年到2019年,是電商蓬勃發展的二十年。二十年來,我國電商市場從無到有,不斷發展壯大,徹底改變了實體零售格局和人們的消費觀念。據中誠信CNISA數據,截至2019年,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34.81萬億元,網上零售額達到10.63萬億元。然而,隨著電商流量紅利的結束,傳統電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。在618、雙11狂歡的背后,與穩賺不賠的電商平臺不同的是大多數商家的窘迫。
從商家的角度來看,隨著電商行業的發展,傳統電商平臺上的商家數量持續增加,同質化競爭日趨激烈。同時,流量成本的持續走高,也讓中小商家生存空間受到嚴重擠壓。對此,馬云直接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:“電商的存活率只有10-20年左右,未來十年電子商務或被淘汰,將會被新的零售模式替代。”對此,魏義光說:“無論什么模式,交易的基礎是信用。沒用建立信任關系的商家,不可能把生意做下去。”
在電商的高速發展期,確實帶動了一大批人的創業熱情。但是,在經歷了二十多年的高速發展后,隨著流量紅利的逐漸消失,電商行業將進入“信任紅利”時代。行為哲學家魏義光作了上述表示。《中誠信榜》全球副秘書長李兆奇認為,市場資源將不斷向頭部玩家集中,傳統電商搜索流量的分配,也開始向大品牌和頭部商戶傾斜。即便是在新零售階段,市場也只會尋找信用可靠的商家和商品。若沒有信用優勢和品牌優勢,不管商家規模大小,也不管使出什么招數,都不可能享受“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”樂趣。
品牌頭部是獲客關鍵的效應將越來越明顯
隨著社交媒體的崛起,以微信、抖音等為代表的社交APP全面普及,成為移動端最主要的流量入口,將社交與電商融合的商業模式,為電商企業降低引流成本提供了良好的解決方案。雖然社交電商平臺的異軍突起,正在成為電商行業不可忽視的細分市場,但仍然要以信用和品牌為基礎。浙江禾晨信用評級副總裁陶江山表示。
與傳統電商不同的是,社交電商是以人為中心的銷售模式,其核心就是基于人與人之間的信任。但是,由于快速擴張和低門檻,社交電商行業在快速發展吸引眾多商家進駐平臺的同時,卻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產品質量參差不齊、售賣假貨、服務態度差、維權困難等諸多問題。魏義光強調:“信任問題已經成為社交電商突圍的制高點。”
作為營銷創新的社交電商,憑借社交網絡進行引流,在短期內確實為社交電商的發展提供了一些流量。但是,這種模式很快就會被競爭者復制,更無法成為企業核心的競爭壁壘。同時,由于過度重視流量端,社交電商具有品牌效應的并不多,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較弱。在獲客成本越來越高時,頭部商戶依然占據了更多的資源與流量。對于商家來說,無論是傳統電商還是社交電商,生意背后的信用建立和品牌打造,是任何商家不能不走的艱難路程。
行為哲學家魏義光強調,“信用比財富更有用”,信用不僅是品牌的基石,更是交易的前提。
責任編輯:銳言